为深入推动区域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发展,区文旅体育局以“优供给、塑品牌”为主线,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聚焦“建、管、用、育”四维发力,通过健全机制、创新载体、强化保障等重要抓手,多措并举激活群众文化“一池春水”,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坚实文化支撑。
严格责任落实拧紧工作推进“责任链”
区文旅体育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,确保文化惠民工程落地见效。一是压实责任链条,3月25日召开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推进会,印发《2025年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》,明确区、街道、社区(村)三级职责,形成“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”的工作格局。二是强化闭环管理,成立专项督查组,围绕设施管理、活动开展、数字化服务等关键环节逐一进行管控、排查、调度,对发现问题实行清单化整改、闭环式管理,并定期开展“回头看”。三是创新协同机制,统筹文旅、街道等多方力量,推进“长乐未央”城市书房建设等重点项目,构建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群众受益”的共建共享模式。
强化品牌建设,打造文化惠民“新矩阵”
区文旅体育局坚持以品牌引领文化服务提质增效,着力构建“月月有亮点、街街有特色”的文化活动体系。一方面是实施“文化四季”主题计划,春诵诗书(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等)、夏舞欢歌(开展群众歌咏大赛,举办全区广场舞大赛、六村堡道情艺术节等)、秋庆团圆(推出“秋季村晚”幸福社区文化艺术展演及大明宫“讲唐”校园文化艺术节等)、冬承非遗(开展优秀民间锣鼓展演等),形成贯穿全年的文化盛宴。另一方面是创新开展“民星大舞台”选拔活动,面向全区搭建文化赛事舞台,挖掘优秀文艺作品及人才,推动全民共创共享,打造群众文化“金字招牌”。
夯实服务基础,织密公共文化“保障网”
区文旅体育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。一方面是发挥三级文化阵地效能,依托区、街道、社区(村)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,年均举办“戏曲进乡村”“民俗展演”等群众活动百余场。另一方面是强化示范引领,张家堡街道、辛家庙街道先后建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街道,通过经验交流、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创新管理模式,推动全区服务标准统一化、管理规范化。
融合线上线下,拓展文化服务“新场景”
为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,区文旅体育局推动文化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以数字化赋能文化服务提质扩面。一是打造区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,整合线上图书馆、数字博物馆、云端艺术课程等资源,实现文化资源“一键直达”。二是创新服务场景,推出“线上文化展演”“云端互动课堂”等数字化产品,覆盖非遗展演、民俗活动、艺术培训等领域,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“指尖”参与、“屏端”体验。三是推动线上线下互联,依托汉长安城遗址公园、汉城湖丝绸之路博物馆等文化地标,开展“山河诗长安”民俗展演、“丝路万里行”中外文化交流等特色活动,同步开通线上直播及数字化导览服务,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拓展文化惠民辐射范围。
下一步,区文旅体育局将坚持“以文铸魂、以文化人、以文惠民”理念,以改革创新为驱动,高标准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全力打造彰显未央特色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发展新格局,让文化惠民成果真正浸润民心、遍地生花。
编辑:未央融媒
@2000-2024 西安网 版权所有